关于2019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时间:2020-08-04    来源:山西省审计厅

 

    20207月29日在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

 

山西省审计厅党组书记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一、省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基本情况

2019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为牵引不断加大转型综改力度,全省经济在由“疲”转“兴”基础上持续向好。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9.87亿元,为年度预算的101.4%;支出执行846.58亿元,为年度预算的95.53%。省本级财政改革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不断加强,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较好也有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一)预算收入结构不断优化,但收入增幅由正转负。2019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09.87亿元,其中税收收入560.6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8.98%,较上年提高12.02个百分点,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由上年增长27.92%转为下降6.84%,考虑减税降费政策翘尾、跨期税款大幅减少等因素,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二)预算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支出进度大幅下滑。2019年,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46.58亿元,较上年增长7.35%,为年度预算的95.53%,但如考虑年底结余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减年度预算因素,当年支出进度仅为84.27%,同口径较上年下滑8.08个百分点,支出预算执行亟待加力增效。

(三)预算管理改革不断深化,但理财水平还需提升。2019年,省财政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加强财政收支管理,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大力争取中央转移支付和政府债券资金,加大市县转移支付力度,预算管理改革取得新成效但仍存在预算编制不精准,预算约束力不强,绩效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省财政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对上年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的问题,省人民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各部门各地区认真落实整改,制定完善制度57项,补征补缴财政收入6.59亿元,下达未拨资金25.36亿元,归还原资金渠道和调整账务等10.85亿元,问题基本整改到位。移送有关部门查处的292起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有166人受到处理。

    二、省本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从审计情况看,省财政厅等部门认真执行省人大批准的预算,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不断强化预算支出管理,较好地完成了预算收支任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够精细。省财政编制的三年中期财政规划,缺乏项目库支撑,预测的年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实际相差113.86亿元编制的38.13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实际具有专项用途,9.65亿元本级预算实际为转移支付;编制的93.32亿元项目预算未及时批复至部门,6.4亿元项目预算与基本支出界限不清、内容交叉重叠。

(二)财政政策未能全面落实。2019年,省财政分配3.86%、23.54亿元财力性转移支付未充分考虑贫困县因素;应安排的3.94亿元县级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增收奖励预算未安排。

(三)预算收支管理不够到位。

1.收入征管不够严格。截至2019年底,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等28个部门单位应缴未缴历年外币汇兑损益、输水管理费等非税收入7.84亿元。

2.部分转移支付下达不及时。2019年,省财政80.71亿元省级转移支付未按规定提前下达,有522.48亿元中央转移支付未按规定时限转拨,至年底仍有1.88亿元未转拨

3.部分转移支付分配不够规范科学。2019年,省财政未严格执行分配标准,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4项资金34.94亿元;分配因素和权重设置不科学,分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补充医疗保险补助3项资金8.26亿元;未明确具体实施项目,切块下达汾河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资金15亿元

(四)绩效管理仍是“短板”。2019年,省财政为49个无绩效目标项目安排预算33.55亿元;应组织有关部门实施绩效监控的预算29.82亿元、6个项目,实际未监控;组织绩效监控的4个项目,17.35亿元预算全部未执行,但监控结果为“正常”;直接开展绩效评价的预算51.16亿元、24个2018年度项目未设定绩效目标或绩效目标未细化量化;抽查的厂办大集体改革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3项重点支出75.9亿元专项资金长期闲置。

(五)存量资金盘活措施未严格落实。2019年,省财政在7个项目上年结转22.54亿元情况下,又以相同项目安排预算39.28亿元,年末结转结余增至49.74亿元;在17个单位19个项目连续两年预算执行率不达80%情况下,仍以相同项目安排预算3754.51万元,至年底有1427.92万元预算未执行;应收回的省公路局、省能源局等85个部门单位4.62亿元存量资金未收回;收回的17.41亿元存量资金未统筹盘活使用;盘活使用的4326.27万元存量资金又以原项目下达原单位,形成二次沉淀。

(六)债务风险管控仍需加强。2019年,省财政出举债空间向阳泉市分配新增债7.3亿元;分配省国新能源集团、省广播电视台等5个项目单位的19亿元新增债券,有12.47亿元未使用;审核通过的市县专项债券发行项目,有9个项目2.77亿元债券将违规收费作为偿债来源,28个项目25.81亿元债券尚未使用。

  三、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今年省审计厅首次对省本级94个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全覆盖审计其中对23个部门单位进行了现场审计,并延伸审计了165个二三级预算单位。审计结果表明,相关部门单位不断加强预算收支管理,预算执行总体较好,预算执行率89.33%。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预算编制不够真实完整。省农业农村厅、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等58个部门单位未将经营收入、上级拨款等2.1亿元编入年初预算;省交通厅、省自然资源厅等4个部门单位编制的9个项目、46.86亿元预算未细化至具体单位或项目;省水利厅、省司法学校等6个部门单位多编制或多申领预算7195.4万元。

(二)“紧日子”要求落实不到位。2019年,省水利厅、省环境信息中心等8个部门单位通过提前支付工程款等方式虚列支出6765.76万元;省工信厅、省人事考试中心等6个部门单位超预算、超标准列支会议费、培训费、维修费等273.98万元。

(三)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不够规范。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等3个部门未严格按规定办法分配技改、招商引资等6项资金1.57亿元;省发改委向不符合条件的2个单位分配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专项资金1600万元;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分配技改、耕地地力补贴专项资金审核把关不严,有2个县区和1户企业套取资金697.17万元;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厅等7个部门分配的大气污染防治、农村公路建设等26项资金,有55.94亿元滞留市县财政或部门单位;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等3个部门分配的产业集群集聚、农村环境治理等10项资金,有4.28亿元的77个项目尚未按期实施。

(四)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省水利厅、省司法学校等24个部门单位1949.21万元的33个项目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程序;省人社厅信息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等3个单位1015.92万元的3个项目先采购后补办手续;省护路办和太原市护路办2个单位78.8万元的2个项目涉嫌串通投标。

)国有资产管理有待加强。388个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5748.48亩土地、842.01万平米房产无产权或产权待界定;268个行政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1.35万亩土地222.47万平米房产未登记入账49个行政事业单位未经审批,自行出租处置土地、房屋27.1万平米和车辆、设备等资产2298.72万元11行政单位闲置房产12.48万平米35个行政单位租用房产7.94万平米,资产未有效统筹。

           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跟踪审计情况

  2020年上半年,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对各地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市县未严格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截至20203月底,运城市本级及平顺、盂县等21个县区未完成2019年度城镇新增就业、技能培训等目标任务;长子、壶关等6个县区未开展创业担保贷款业务;晋城、晋中、朔州3个市本级及大宁、盐湖等35个县区未拨付使用技能提升培训补贴等就业专项资金7418.2万元。

(二)部分地区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未达规定要求。截至2020年3月底,运城、长治2个市本级及永济市、稷山县多报拖欠账款3571.38万元;阳城县多报清欠账款1754.87万元;娄烦县未将政府部门拖欠账款5732.88万元列入年初预算;省本级和太原、朔州7个市及曲沃、尧都等58个县区无分歧欠款清偿比例未达序时进度

(三)部分市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款物监管不够到位。截至2020年3月底,全省11个市未落实疫情防控期间相关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晋城、太原等10个市本级及泽州、古县等84个县区有6.65亿元财政专项和捐赠资金尚未分配使用;吕梁、阳泉2个市本级及方山、万柏林等11个县区未及时将5230.29万元捐赠资金和340.2万件捐赠物资登记入账;清徐、交城等10个县区尚未向社会公开313.57万元捐赠资金和18.46万件捐赠物资的分配情况。

 五、扶贫资金审计情况

  2020年上半年,根据审计署统一安排,省审计厅组织省、市审计机关对省本级及29个贫困县2019年度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和扶贫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脱贫成果巩固措施落实不到位。抽查发现,截至2019年底,全省优质杂粮全产业链开发、优质鲜食马铃薯生产示范基地等6项产业扶贫项目未按期推进;应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300个三大旅游板块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200个村尚未完成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9个县有超50%的光伏收益尚未分配到户;广灵、陵川等4个县的村集体未按期收缴资产收益287.64万元。

(二)部分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在实际搬迁人数减少后,省级尚未及时收回多拨付83个县的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7.35亿元;由于项目未实施、验收不及时等原因,沁源、石楼等17个县有3.32亿元扶贫资金滞留闲置;由于相关部门单位审核把关不严,石楼、大宁等9个县部分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报工程量、虚开发票等方式套取扶贫资金152.94万元,娄烦、代县等13个县向死亡、非贫困户等不符合条件人员发放救助款、教育资助等补助资金886.39万元。

(三)部分扶贫项目管理运营不够规范。由于项目产业规划不科学、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陵川、兴县等25个县涉及扶贫资金4.38亿元的799个扶贫项目未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由于企业经营困难等原因,省本级及代县、宁武等17个县有1.3亿元扶贫周转金、小额贷款逾期未收回;由于建设成本加大、自筹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浑源、临县等5个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有4.67亿元资金缺口

            六、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审计情况

   2019年7月至9月,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对全省2017、2018年度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各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污染防治政策措施,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约束性指标任务未按期完成。大同晋中4个市未按期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指标任务;吕梁、忻州等5个市虚报化学需氧量氨氮减排总量1.9万2076.43吨分别占上报减排总量的6.78%16.69%

(二)部分防治措施未有效落实。2017年和2018年,11个市4.05亿吨生活污水未经收集直排河流;晋城、临汾等4个市有30个污水处理厂24.87万吨污泥未按规定进行处置;大同、阳泉等5个市有6个省级工业集聚区尚未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山阴、阳城等23个县区尚未启动散养区畜禽粪便污水集中处理利用工作;11个市有26座垃圾填埋场、233个矿山渣场、1256个矿山开采区和139个石化生产贮存企业设施未进行防渗处理,有2.08万家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未按规定集中处置;太原、临汾等6个市有1003个建设项目未履行环评审批手续;临汾、忻州等8个市的60家规模屠宰企业无证排污。

(三)部分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截至2018年底,晋中、朔州等9个市本级及寿阳、平遥等42个县区有5.61亿元专项资金滞留财政或项目主管部门;太原、运城等3个市本级及盂县、新绛等5个县区有3.21亿元专项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阳城、盂县通过虚报任务完成数等方式,骗取套取专项资金1758.81万元。

 七、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情况

  2019年6月至8月,省审计厅组织全省各级审计机关对全省2017、2018年度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加强基金管理,较好保障了基金安全规范运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养老保险费征缴不够规范。省本级及太原、吕梁2个市的85家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违规为126名在押服刑人员缴纳保费321.99万元;大同、长治等3个市本级及云冈、平遥等11个县区采取一次性补缴方式,将8428名不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企业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二)部分养老保险待遇发放不够严格。省本级和11个市本级及浑源、盂县等71个县区有3.25万名已死亡、在押服刑人员家属隐瞒冒领养老保险金9128.86万元,有6714名行政事业和企业单位退休人员重复领取养老保险金5266.66万元;省本级和大同、晋城等5个市本级及沁水、兴县等13个县区301名不符合提前退休条件职工,领取养老保险金3102.11万元。

(三)部分人员未按规定纳入养老保险范围。阳泉、朔州2个市本级及方山、平定等55个县区有10.56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尚未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省本级和晋城、阳泉等8个市本级及清徐、潞州等23个县区有3186家用人单位未按规定为4.8万名职工办理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八金融及类金融机构审计情况

  2019年3月至5月,省审计厅组织省、市审计机关总体分析了全省地方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数量和分布情况,重点对199家国有控(参)股机构经营状况及落实国家金融政策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结果表明,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整体运行平稳,较好发挥了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作用。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经营服务未能聚焦主业主责。2018年,251家小额贷款公司发放的90.59亿元贷款,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仅占17.74%和55.94%;53家村镇银行发放非涉农贷款28.15亿元;3家城商行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比上年同期减少499户;13家机构异地放贷7.91亿元。

(二)部分机构持续经营能力不强。截至2018年底,调查的115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融资担保放大倍数平均仅为0.63倍;调查的1283家金融及类金融机构,有641家经营亏损;4家机构累计发放的3267.39万元贷款全部形成不良。

(三)部分机构违规经营。截至2018年底,调查的337家典当行,有91家未取得特种行业许可证擅自经营;4家机构超经营范围发放贷款17.15亿元;2家机构接受不合格租赁物或多笔业务使用相同租赁物发放融资租赁款5.95亿元。

对上述问题,审计机关已依法出具审计报告、下达审计决定,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予以改正;对制度、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已分别向有关部门和领导机关提出审计建议;对违法违纪的案件线索,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目前,有关部门单位正按照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采取措施认真进行整改。 

 九、审计建议

       (一)以强化预算编制为源头,夯实预算执行基础。财政等部门应按照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有关要求,改进预算管理方式,科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将财政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紧密衔接,建立跨年度项目支出规划,为年度预算编制提供有力指导和约束;完善财政项目库,扩充项目储备,提高项目成熟度,根据轻重缓急实施动态管理,为编实编细年度预算提供可靠来源和支撑;健全预算标准体系,明晰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功能定位,严格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为精准规范编制年度预算提供科学标准和依据;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克服预算安排历史惯性,改变支出固化格局,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更好发挥预算编制的源头性、基础性作用。

(二)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为抓手,提升预算执行效果。财政等部门应牢固树立“分配与管理并重、投入与绩效并重”理念,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科学设定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绩效标准体系,构建绩效管理闭环系统;积极开展新出台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项目必要性、投入经济性、方案可行性、预算编制准确性等内容,评估结果作为申请预算的必要条件;加强事中绩效监控,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早研判预警,严重问题要暂缓或停止拨款,预期低效或无效项目要依法调整或取消预算,使财政资金花的其所、用的安全;强化预算完成事后结果评价,注重评价结果反馈和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将本部门整体绩效与部门预算安排挂钩,将下级财政综合绩效与转移支付分配挂钩,以预算绩效管理提升预算执行效果。

(三)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重点,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财政等部门应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和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等政策措施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主动挖潜增收,有效盘活存量资金和闲置资产,特别是部门单位实有账户长期结存资金,不断提高财政保障能力;继续坚持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行政事业单位开支和“三公”经费支出,腾出更多资金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更好发挥财政宏观调控和支撑保障作用;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提高转移支付提前下达比例,加大困难地区补助力度,全力确保全省各级财政平稳健康运行。

(四)以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推动全省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和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不断提升治晋兴晋强晋能力水平。聚焦防范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等重点任务,强化责任落实,科学精准施策,注重成果巩固提升,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养老、就业等民生事业,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严格资金筹集、分配和使用等各环节管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焦金融领域改革,强化金融机构监管,提高机构管理运营水平,增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全面助推全省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当前我省经济转型态势良好,社会事业持续发展,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和省人大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坚决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奋力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

 

 

 

 

 

  •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主办单位:山西省审计厅 网站电话:0351-3806124
  • 地址:太原市滨河西路南段129号(邮编030024)
  • ICP备案编号 : 晋ICP备05005397号 晋公安网 : 14010902000512号 网站标识码 : 1400000091
  • 山西省审计厅网提示: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获得最佳浏览效果